现在的人一提到《周易》,便觉得神秘的很,或者怕是又要想到封建迷信的东西上去了,又或者是高高举到神坛上,归根到底,还是不知道《周易》到底是什么,人类便是有这样的共性,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,要么打杀,要么捧杀。
当我年少不更事的时候,甚至是认可了那种“《周易》是一种朴素的哲学,是劳动人民经验的结晶”的说法的,如今想来竟不免发笑。河图洛书自是不必说了,等到文王拘于羑里,而演《周易》,何曾与当时的“劳动人民”有关系?更何况当时是奴隶社会,奴隶生死尚且不可预知,又怎么会有时间来做这些劳什子?所谓“仓廪实而知礼节”,夏商周甚至更之前的奴隶们是断断不能做《周易》的。
倘若说《周易》是地外文明或者史前文明的遗留,怕是会遭来攻击的,不如说是夏商周这几千年来某个大家的所为,但是究竟是谁,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遗忘了来的妥帖。这自然也是我一家之言了。
然而,《周易》在中国文化史上,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,当年孔圣人不厌其烦的为其做注,又经诸葛亮、刘伯温等的发扬,成为帝王的学问,更是被尊为五经之一。《诗》辩古风、《书》知古意、《礼》晓古制、《春秋》通人事、《易》达天地阴阳之大道也!
《周易》之意,不在于字句斟酌,而在于通晓其意,在于天地之大道、人间正道,便是“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”,便是要教人安身立命之法,不过是“外圆内方”而已。“月盈则亏,水满自溢”,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,不懂《易》便不知这个道理,便不能畅达与天地,便不能达到“天地人合而为一”的终极目的。
“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”,《周易》在不同的人眼中就有不同的解释和意义。我认为,《周易》的目的是在于向人们解释何为天道,何为天道?那便是万事万物的规律。万事万物自有其法,此法便在此《易》中。
《周易》自然不是一种科学,但是也断断不是一种迷信。世间事并不是非黑即白的,倘若类推,那些说《周易》是迷信的人,请问书法算科学还是迷信呢?《周易》不过就是解释天道法门的经卷罢了,既不神秘,也不玄幻。
遥想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,开传统文化灿烂之大时代,而《易》作为高与这个时代又在这个时代并行的古典,发挥了思想指导的作用,可以说是大时代的定海神针,是百经之母。
《周易》高于任何一个时代,但是又与每个时代并行不悖,真真是“大道无形、大智若愚、大辩若讷”,希望人人皆能懂一些《周易》,开大智慧,少小机巧,在开一个文化灿烂的大时代!